今年是我在宣传岗位上为企业发展鼓与呼的第十个年头。一路走来,许多并肩作战的朋友践行着“四力”、在火热的工地现场挖掘新闻,宣传企业。这其中,每每想起李桂香奔跑在工地一线,挖掘传播大盾构故事的奋斗经历,我都钦佩不已。
李桂香是中铁十四局大盾构公司新闻中心副主任,这些年,她以饱满的热情、专业的素养,跑遍祖国天南海北,在企业的新闻富矿里挖掘宝藏,讲述着中国铁建大盾构攻坚克难的故事,并在不断地奔跑中追逐着梦想,收获着快乐,实现了成长。
脚下沾满泥土,笔尖才能充满温度。李桂香是典型的“拼命三郎”,点开她2024年到项目出差的统计表,足足有167天之久,一年三分之一的时间奔跑在工地一线,项目部的技术人员都认识她。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“京华号”闪耀全国、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向黄河进发、我国最深海底高铁隧道到达106米深处……这些重大节点、重要选题都是她在现场策划的硕果。不久前,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顺利通车,又一次在主流媒体掀起了一波宣传。这是李桂香最熟悉的战场。从“京华号”始发到贯通,她全程参与了宣传工作,采访过项目经理、盾构机长、工人。寒冬清晨6点,她在高速口拦过车采访;深夜2点,她与小伙伴们一起奋笔疾书。她挖掘出的“四代机长”“盾构五虎”的故事,登上了《人民日报》(海外版)、《工人日报》等媒体,其中“四代机长”还被评为中央企业优秀故事。
李桂香并不是新闻专业科班出身,但是新闻人勤奋、刻苦、坚韧的品质她都具备,而且她总能找到一个独特的视角报道新闻。在项目蹲点期间,有时为了见到一个采访对象,要等一天甚至两天,要是实在约不到,她就去盾构机上找人。白天写稿、晚上采访已成为常态。她先后写出了《运营高铁线下的“无声”较量》《攻克“急转弯” 掘出“最美曲线”》《钱塘潮头“双龙”齐舞》等通讯稿,还在盾构机操作室、采写了《两张“作战图” 见证江底鏖战》《12345热线的特别来电》等鲜活故事,向社会各界展现了铁建人臻于至善的工匠风范。
宣传报道大部分时候是急活,也要求通讯员掌握采、写、拍、剪的技能,这样才能完成许多突击的任务。去年11月份,一个“极限作战9小时”的故事,令我记忆犹新。当时一位业主领导要到一个大盾构项目调研,为了充分展示企业实力,公司领导临时安排制作一部有针对性的宣传片。李桂香根据领导提出的思路完成脚本,经修改审定后已经是凌晨3点。这个时间找不到广告公司,她就果断自己上手,梳理素材、剪辑素材、找音乐、做字幕、调细节……真是马不停蹄。在剪辑的过程中,工作群内一直频繁通报着领导到达时间,更是加剧了紧张感。最终,在领导踏入展厅的前一刻,李桂香成功把视频拷贝到电脑上。根据现场反馈,视频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。
9个小时内制作完成一部视频,这一切都得益于她对核心需求的精准把握、对服务中心的不懈坚持,得益于对日常素材的积累和熟悉,也让她感受到了宣传工作的价值。
宣传是看不见硝烟的战场,尤其是碰到同台竞技的项目,更是需要想方设法抢先机、抢话语权。而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,资料的积累和挖掘至关重要。李桂香坚持分类存储文字、图片和视频素材,确保随时响应需求。比如围绕深江铁路盾构机抵达海底106米,她提前一星期到现场,准备素材,随后专心与媒体对接分发,最终实现大屏、小屏联动,线上、线下反向热烈。
随着时代的发展,全员媒体、全程媒体、全息媒体的格局在不断演进,倒逼着宣传干事不断锻造新技能、适应新形势,用好新载体,立体传播好故事。而李桂香也一直在突破着、进步着。
手中有笔,脚下有路,心中有梦。我坚信,李桂香这朵坚韧内敛的桂花,一定会在书写铁建诗行的岁月中散发出清幽持久的芳香。(梁栋方)